矯形器在外固定的原則
矯形器是通過對骨或關節固定的一種方法,首先應選用矯形器的結構及其力學性能的了解,熟悉它的操作技術,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。矯形器有很多種類型,各種類型各具有特點,可根據病情需要加以選擇。但各種矯形器在應用上有其共同的原則和基本技術的要求,并合理地掌握使用矯形器在外固定的適應癥,嚴格執行操作技術和在術后的固定,盡量避免缺點,才能充分發揮矯形器在外固定的作用。
脊柱矯形器的矯正原理是
(1)通過提供軀干的支持力使腹內壓增加,從而減少脊柱及其肌肉、韌帶的縱向負荷;
(2)通過對軀干運動的限制,即依靠矯形器的“三點力”的作用,隨時提醒患者注意而減少脊柱的運動;
(3)通過被動和主動的矯正力來改變脊柱的對線關系。
假關節靜態固定:所謂假關節,是指在上肢后,折骨兩端不愈合,肢體在斷處可以活動,而形成的“關節”。假關節一般易造成手臂的畸形,運動受到限制和疼痛,有的還影響神經系統,造成局部。上肢矯形器將不愈合的肢體兩端外面用腔體狀矯形器固定,稱為假關節靜態固定矯形器。
手術后越早裝配假肢矯形器,截肢者經歷心理痛苦會越少。如果假肢延遲裝配,甚至沒裝配,肢殘朋友會承受更多的焦慮與悲傷,因為假肢的早期裝配可以使肢殘朋友將假肢融入自己的身體形象,讓其專注于功能的獲得,而不會自怨自艾于肢體的喪失。越早進行假肢裝配,肢殘朋友的功能回復及心理適應情形會越好,也更有利于幫助截肢者克服幻肢感覺與幻肢痛的痛苦。